当前位置:首页 > 唐卡信息 > 首次大规模跨省区唐卡文化普查展开

首次大规模跨省区唐卡文化普查展开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2013年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和总负责人。为保证项目普查的科学性和成果编纂的质量,“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普查培训班日前在四川绵阳举行。

  此次培训班旨在通过对项目普查人员的集中培训,为我国首次大规模的跨省区唐卡调查提供科学、规范的学术标准和具体方法,为编纂工作奠定基础。其间,学者就转型期唐卡文化的记录、唐卡文化编纂体例、唐卡艺术史、唐卡田野调查方法、唐卡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唐卡影像记录方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进入西藏的游客与日俱增,历代珍贵唐卡的流失势不可免。但目前,我们对唐卡的制作技艺以及传承人的现状所知寥寥。对此,冯骥才认为,在社会快速转型期间,弄清传统文化中哪些已中断失传、哪些仍属活态、哪些亟须加以抢救和保护,将是此次普查中亟须弄清的问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表示,保护唐卡文化需要提高三个意识:一是提高档案意识。确保唐卡人文图谱记录的真实性、原真性和历史性。追溯唐卡文化原点,力争全面完整地认识唐卡传统。二是要有历史担当和责任意识。要对民族文化负责、对历史文化负责,通过不断挖掘唐卡的内在文化和隐藏在唐卡背后的不断遗失的唐卡文化原貌,从而获得完整的藏族文化认识。三是要有精品意识。作为文化传承者,学者要坚守学术的境界和底线,创造学术精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内学界开始以新的视角对唐卡文化进行记录和研究。据“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组负责人、《民间文化论坛》副主编冯莉介绍,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外来文化冲击,优秀的唐卡作品已很难见到,充斥市场的多为逐利者粗制滥造的次品。目前,唐卡技艺已后继乏人,另外,寺院管理者的保护意识和管理手段滞后,一些不法之徒通过各种渠道将文物价值及艺术价值俱佳的唐卡贩卖到国外。她认为,对中国唐卡文化的记录,不仅要研究唐卡作品本体,还要更加关注绘制唐卡的艺人;研究内容不仅关注唐卡的绘制流程及其形式内涵,还要扩展到唐卡的传承、流通和传播;研究脉络要更注重阐析唐卡流派之间交流与借鉴的动态性过程;研究方法从考古学、文献学和艺术史学,走向结合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综合性方法。

  据介绍,此次唐卡文化普查以藏传佛教唐卡文化流布区域立卷,以田野调查一手资料为主,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尊重地方性文化特点,力争体现不同流派和地域的差异性,强调动态性研究与记录相结合。据悉,此次普查计划编纂唐卡文化档案16卷,分别为《吾屯卷》、《藏娘卷》、《年都乎卷》、《迪庆卷》、《甘南卷》、《拉萨卷》(上下)、《日喀则卷》、《昌都卷》、《阿里卷》、《苯教卷》、《阿坝卷》、《炉霍·甘孜卷》、《德格八邦卷》、《拾零卷》和《域外卷》。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