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在其不断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不同的绘画流派,主要分为勉唐派,嘎玛嘎赤派,钦泽派,勉萨派,久刚派和尼泊尔派。目前,前四种画派都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从事久刚派和尼泊尔派画法的人已经很少。
勉唐画派与勉萨画派
勉唐画派又译称“门赤画派”。是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以拉萨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
该画派的创始人是勉拉·顿珠嘉措,他出生于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区),勉唐画派由此而得名。勉拉·珠嘉措拜萨迦一带的画师多巴扎西为师,苦心钻研,成就卓然。其造像多注重绘画线条的运用,工整流畅,法度精严而变化丰富,色调亦活泼鲜亮。
勉唐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画派出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成家后因与妻子不和而出走,流浪途中在羊卓达陇拾得一套画笔和一本配有范画插图的书籍,由此萌发学艺的愿望。为拜师求艺,他来到后藏萨迦等地,在日喀则遇著名画师朵巴·扎西杰巴。在名师的指导下,顿珠嘉措刻苦钻研绘画,成就卓然。
勉拉·顿珠嘉措不仅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理论方面亦卓有建树。其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出了某些书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现的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恶果,阐述了藏画的实践方法。并博采诸长,创立"勉唐钦莫"画派(旧勉唐派)。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旧勉唐画派的画风承袭了印度一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处理上加进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线条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富丽多姿。
该画派人才辈出,技艺精湛。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时期(16世纪中叶)的著名画师陈嘎瓦·班丹罗追桑布活佛和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时期(17世纪中叶)的著名画师洛札·丹增诺布、群青·珠古次仁、素钦·切央让追、那则达龙·白贡等都是极富成就的大师。其中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和同时代的曲英嘉措活佛最为杰出。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1604-1674),8岁便能绘制精美佛像,又通雕塑与刺绣工艺,被誉为神童。早年严格遵循勉拉·顿珠嘉措画风,中期画风一变,创噶赤画派之新风。在理论上造诣颇深,是当时造像量度和雕塑材料的权威。
勉萨画派是从勉唐派画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勉萨中的‘萨’在藏语中是新的意思,意指从勉唐派发展出的一支新的画派。勉萨画派形成时期则是17世纪中叶, 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师秋英加措创立。秋英加错曾经做过四世班禅的专职画师,扎什伦布寺中的壁画大都是他的作品。五世达赖喇嘛在重建布达拉宫时,还专程请他绘制布达拉宫白宫的壁画。秋英加措继承旧勉唐画派精华、吸收汉地绘画的某些因素的基础上,开一代新风,创立“新勉唐画派”,为该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秋英加措建构了近代勉唐画派的基本格局,并同格鲁派建立了联系,获得政治、宗教和经济上的有力支持,为该派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现在遗存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拉萨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唐画派画师所绘。西藏绘画发展到新勉唐画派时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一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的影响融汇贯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勉唐画派可谓是集大成者。与印度一尼泊尔风格较浓郁的"钦则画派"和受汉地艺术影响明显的"噶赤画派"相比较,勉唐画派绘画呈现出更为纯粹的本土画风和更明显的变通意识,民族特色亦更为强烈。在构图上,勉唐画派绘画中尊大像尺度稍枣核描为主,同时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而加以多样的变化。17世纪以后出现的黑唐、金唐及赤唐尤能体现出该派线条的无穷魅力。
藏族唐卡钦则画派
西藏著名的三大绘画流派之一,因其创始人为贡嘎岗堆·钦则钦莫而得名。
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钦则钦莫自幼酷爱美术,幼年时即能准确地描绘山川日月和飞禽走兽,成年后醉心于佛画,师而能化,风格自成一体。其艺术风格直接承袭14世纪流行于后藏地区的绘画样式并有创新。钦则画派与勉唐画派的出现为14-15世纪上半叶流行于卫藏地区的印度一尼泊尔绘画样式划上了句号,为中世纪后期本土藏族绘画样式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画坛将这两个画派合称为“勉钦两画派”。
钦则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印度-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但在风景表现中已开始融和汉地绘画的表现程式,逐步形成藏民族绘画语言体系。据传山南多吉丹寺的壁画即出自钦则钦莫之手。对于勉钦两派,画界历来有“一文一武”之说,勉派尚“文”,钦派尚“武”。比较而言,钦派更擅长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形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动中有静、刚柔相济,颇具阳刚之美;色彩表现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钦则派还善于绘制坛城,样式独特,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令人叹为观止。钦派似与中世纪在后藏相当流行的密宗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钦则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尼泊尔绘画中主尊较大的特点,但在风景表现上开始吸收汉地的绘画风格。这个画派尤其擅长表现具有阳刚之美的忿怒像,坛城的绘制精彩绝伦。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
噶玛嘎孜画派属于藏族唐卡的三大流派(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之一,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孜派”。
噶玛嘎孜画派的风格来源较为复杂,其创派人物南喀扎西活佛以南亚梵式铜佛像为范,深受勉唐派绘画大帅嘎丹夏觉巴?页觉彭德的影响。经与南喀扎西同时期的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总结先师及自己的经验,撰成《线准太阳明镜》,从而奠定了噶孜画派的理论基础。
其后,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从一套罗汉丝绢唐卡中发现了汉族界画和青绿山水技法的妙处,开始以工笔重彩绘制唐卡,作品具有浓重的汉族风格,有别于卫藏地区的勉唐、钦则两大画派。在南喀扎西之后,又有两名画师继承了噶孜派画风,一是却吉扎西,以青绿设色著称;一是噶旭噶玛扎西,以独创出新著称。他们与南喀扎西一道,被誉为“噶孜三扎西”。
继“噶孜三扎西”之后,康巴炉霍郎卡杰大师的微型唐卡堪称一绝,而被誉为工巧天毗首羯摩化身的德格普布泽仁大师留存在德格印经院的画版几乎成为噶孜画派的范本。噶孜画派承传谱系十分明晰,历代名家辈出。派系传承中因地域、师承诸种关系而派生分支,导致风格变化,形成“旧噶孜派”和“新噶孜派”。
噶孜画派最显著的特点是施色浓重,对比强烈,画面富丽堂皇,故在数百年中逐渐形成一套颜料制作与使用的特殊技法。创作中以白、红、黄、蓝、绿为母色,能调出9大支32中支进而变化出158小支诸种色相。黄金的运用是藏传佛教绘画的一大特色,因使用金色被视为对神佛最神圣的供养。噶孜画派有一套研制金汁及涂金、磨金、勾金线、刻金、染金的绝技,可将金色分成多种冷暖变化,可在黑底上用金线勾画十几种不同的层次效果,还可在大片涂金的地方用九眼石制成的笔摁出各种线条。
用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