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孜派的画家们大都被萨迦派高僧所赏识和支持,贡嘎多吉丹巴·贡嘎南杰即是萨迦派高僧。因而此派的影响力与萨迦教派的兴衰密切相关。同时青孜派画家也为宁玛派寺院工作。青孜派绘画艺术从兴起到衰落时间较短,其门下也出现了不少杰出画师如:先年南杰、曲英让追(他同时熟悉勉派画法)、桑杰喀群则·熏努、阿旺赤列等,直到五世达赖时代的新勉时代,青孜画师亦非常活跃,后世虽日趋沉寂,但此派余脉至今尚有传人。
青孜派的遗存还有一些唐卡壁画作品,可与大师亲绘的壁画进行对照。
莲花网目金刚,藏于布达拉宫。这幅唐卡不是纯正的青孜风格是尼泊尔风格末期样式与青孜风格的结合。首先它继承了传统的构图方式,形象整齐排列,蓝底作衬,正圆背光,无风景,与尼泊尔样式相近。人物修长而甜美,动态如舞蹈,衣裙褶纹有汉式工笔影响,手足造形如波罗时代,此画可以说是介于尼泊尔风格和青孜风格之间的一幅。甚至绘画风格更接近于尼泊尔风格。
《西藏唐卡》一书将这幅唐卡断为元代,是被它的尼泊尔特征所惑。断它决非元代唐卡的证据是:元代的时间跨度为公元1271-1368年,13世纪初到14世纪初的100年里,西藏画坛正是波罗风格向尼泊尔样式的夏鲁风格过度的时期,此作定然不是波罗风格,人物没有头部上宽下窄,眼睛位置偏下及衣纹线条装饰化等尼泊尔样式的特点,反而有飘动而写实的衣纹画法和圆脸及背光中饰光芒状金线等后期表现。但这幅唐卡在努力地模仿着过去的风格,与传统造形和传统构图的联系正是青孜派的主要特色之一。
喜金刚。现藏哲蚌寺,在15-17世纪这两百年间唐卡产生了多种变化形式,除重彩之外还有淡彩唐卡、黑唐卡、赤唐卡、金唐卡等。此即黑唐卡之例,在深黑的底子上勾勒金线,仅在局部施红、白等少许色彩,展现了西藏近代画家的线描功力。此是形完神足的典型青孜派作品。
双运。此壁画出处不详。除背光之造形为长蹄状异于青孜之外,其它造形和色彩都是较典型的青孜风格。与(图G17)十分相近,人物动态设计得更加大胆几乎失去了重心,明妃面部特征如西方人高鼻深目,手足画法更加富于韵律。造形有力,大的方硬直线与线端的小曲线对比简洁而丰富,画技高超但画面处理却十分概括。因此画面的魅力丝毫未因壁画破败色彩脱落而减损。
青孜派艺术虽不及勉塘派艺术那般生命力旺盛,所依仗的教派靠山更不及勉派的靠山那般强大而稳固,在画史中却光彩卓著,画派现存作品的整体品格在勉派之上,在西藏绘画本土化的进程中与勉派艺术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是最有说服力的“过渡风格”,成为上接印度、尼泊尔风格下接近代风格的“溶接点”,是西藏绘画发展史中的最重要环节。
用户留言